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贯彻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发挥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决定引进高水平海外师资,开设本科生、研究生国际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织方式
国际合作交流处(以下简称国合处)、教务处与研究生院统筹国际引进课程的管理,各二级学院负责课程具体建设与实施。教务处、研究生院分别负责本科生、研究生引进课程的资质审查、质量把关与学分认定等;国合处负责海外师资的聘用管理、签证管理、薪酬管理等有关事务;各二级学院负责课程申报和建设、海外师资和课程助教配备、课程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等工作。
二、申报要求
(一)教学要求
1.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牢课堂教育前沿阵地,要严格审核引进的国际课程,牢牢把握国家主权意识和意识形态。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国际学术视野与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引进的国际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包括线上或线下授课形式),教材应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或相关外文文献,并制作使用外文课件,作业及考试采用外文命题、作答。
3.引进的国际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但不作为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优先考虑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每门国际课程原则上应安排32课时(2学分)。
(二)师资要求
1.聘请的海外师资应为本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须对海外教师的政治导向严格把关)。经2个学期的授课,对于经评估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可以自动认定为优质国际课程,有效期三年,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开课不需要重新提交课程申请材料。聘请的海外教师参照《温州医科大学外籍专家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温医大外〔2018〕274号)。
2.每门海外引进的国际课程由相应学院确定1名教师担任课程助教。课程助教应全面协调课程建设,全程听课,负责外籍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教学辅助及联络工作,对海外教师编写的教材和讲稿、课程录音资料、相关照片等,应及时收集、整理并存档。
3.海外教师可与本校导师合作指导及教学。
(三)课程管理
学院应加强对引进的国际优质课程的建设与管理,认真开展相关课程论证、评估以及项目推荐工作。对于立项课程,学院组织安排课程助教或相关学科青年教师观摩听课,积极检查课程进展与质量。项目结束后,及时开展项目总结工作。
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对于没有按期保质完成项目的,视情况撤销立项,追回立项资助经费。
三、项目资助
每门课程资助经费上限4万元,具体根据课程学时、海外教授影响力、教学组织安排、申报门数等综合审定。资助经费可以用于支付海外教师的课时费、往来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助教费等。鼓励各学院提供配套经费。
经院校二级审核确定开设的国际课程,开课学院组织课程负责老师根据一课一报的原则填写《国际课程(引进)预算申请表》(附件3)。请各开课单位精准预算,合理申报。预算审核通过后,学校将根据年度预算情况确定资助金额。
四、申报流程
提出申请。学科负责人统筹规划本学科国际课程,由所在学科团队提出申请并按要求如实填写《温州医科大学国际课程(引进)立项申报书》及相关材料(附件1,一式两份),将相关材料提交至二级学院。
材料审核与提交。二级学院审核材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汇总并填写《温州医科大学国际课程(引进)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一份),在规定时间内将《申报书》等附件1的材料(一式两份)与《汇总表》(一式一份)的纸质版报送国合处,同时将以上材料电子版发送至soa@wmu.edu.cn。
组织评审与公示。教务处、研究生院与国合处组织专家对材料进行统一评审,公示期间若无异议,学校正式公布引进的国际课程并实施。
发放聘书与来华办理。国合处对受邀参加国际课程教学工作的海外教师统一发放聘书,并协助来华工作手续。
申报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2022年12月15日
五、工资待遇
学校承担海外教师来校的往返差旅费及在校期间的住宿安排,参照《温州医科大学外宾接待经费管理暂行规定》(温医大〔2022〕48号)。对海外教师按其来校授课时间发放工资薪酬,具体标准参照如下:外籍教师为教授的,课时费标准不超过人民币1000元/课时;为副教授的,课时费标准不超过人民币500元/课时,个人各类税费自理。担任国际课程助教的我校教师按照50元/课时标准,以实际参与听课课时数发放课时津贴。各类经费均以人民币发放。
六、联系方式
国际合作交流处:陈思施,86699769
教务处:杨鸣哲,86699105
研究生院:吴茂华,86689756
基础医学院:刘凤英,86689961
附件1:温州医科大学国际课程(引进)立项申报书及相关表格.doc
附件2:温州医科大学国际课程(引进)申报汇总表.docx
附件3:预算申请表.docx
国际合作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
202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