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教研室、实验中心:
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赛和国赛,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相关工作部署如下。
一、参赛对象
我校从事本科生一线教学的在编在职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者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其中产教融合组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比赛专业技术职务归类以参赛主讲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为准。已获得前三届省赛特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报名同一职称组比赛。
二、比赛内容和分组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7个大组,其中第1-6组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计18个小组,第7组产教融合组不设小组
第1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2组为新医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3组为新农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4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5组为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6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7组产教融合组
三、比赛名额分配
每个学院(部)1-6组中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可各择优推荐2-5人(或团队)参赛;另外,第7组产教融合组中,可择优推荐1-2个团队参赛。鼓励正高级职称教师作为主讲教师进行参赛。
根据历年省赛通知精神,1-6组我校公办和仁济学院可各推荐5人(或团队)参加省赛。第7组产教融合组我校公办和仁济学院可各推荐1个团队参加省赛。学校将从本届校赛获奖者及前四届竞赛获奖者并有新进展的选手中择优推荐个人(或团队) 参加省赛。
四、赛程安排
比赛活动分为学院(部)推荐、学校比赛两个阶段。学校决赛之后,将择优推荐选手参加省赛。
(一)学院推荐
各学院(部)要积极动员本院的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原则上符合参赛条件专任教师均可参加,选手年龄不限。
(二)学校比赛
学校按文件要求开展比赛,通过举办决赛择优遴选教师参加省赛。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校级比赛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
1. 网络评审。
参赛主讲教师在11月25日24:00前将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课堂教学实录视频(1个)、参赛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等材料上传校赛网评系统,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网络评审满分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成绩占20分。校赛网评系统网址和开放时间另行通知。参赛教师另将纸质稿校赛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支撑材料以学院(部)为单位统一交教学发展中心。
2. 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10-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汇报具体要求和时间将另行通知),满分为40分。
3. 计分方式。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成绩之和为选手的总得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1。
五、奖项设置
1.个人(团队)奖。大赛设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优秀组织奖。对大赛开展过程中,积极组织动员、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影响效果明显的学院(部),授予“优秀组织奖”。
六、报送材料要求
1.申报书。申报书详见附件2。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报告写作规范见附件3)。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详见附件4。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1个1学时(40分钟)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5。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七、注意事项
(一)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二)参赛教师所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校及院系名称,授课PPT和课堂实录视频等相关材料中不得出现学校的Logo、校园图片等与学校相关的信息。
各学院(部)于11月15日前将《温州医科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附件2)和《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教师汇总表》(附件5)电子稿和纸质稿(纸质稿需学院签字盖章)上报。11月25日前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参赛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等材料电子版发至jszx@wmu.edu.cn邮箱。
基础医学院
2024年10月25日